top of page
AP10_edited.jpg

研究 / 文章          

香港學校戲劇課程的美育三個層次

黃麗萍博士/戲劇教育發展基金司庫 、香港教師戲劇會會長​、中學戲劇老師

  怎樣的戲劇課程才算得上落實於美育中?華中師範大學張玉能教授指出,美育具備三個基本環節,即感美、立美和創美。學校的美育應涵蓋校內一切能提升學生感美、立美、和創美的教育內容。此三者既互相滲透,但亦有層次之分,感美佔基礎層次,然後是立美,創美則是藝術教育中最高層次部分,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較多。藝術學科則是學校美育中一個核心環節,藝術學科能系統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,其中更重要的是能系統地提升學生的創美能力,讓學生的創作意念得以實現,讓他們的創作技能更見成熟。

 

感美教育

 

  感美教育,是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,這種能力會因著學生的生活實踐和文化素養等而有所差異。因此,在培育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是美育的第一個基本環節,讓他們通過特定感官來感知和體味審美對象,而審美感官則主要集中在視覺和聽覺上。當然,感美教育亦會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感,這不單只著眼於對審美對象外在形態的感美能力,亦著重透過藝術形式所表達的內在意蘊,從而讓學生感受箇中的理性內容,以辨別真善美與假醜惡。

 

  感美教育在戲劇課程上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學生要對戲劇藝術產生感美能力,從視覺和聽覺等感官去感受此藝術的形式美,從而再了解透過如此外在藝術形態所表達的箇中意蘊,提升對戲劇藝術內容美的感覺。

 

  戲劇藝術的形式美一般可分為三個範疇,包括:(1)表演技巧的形式美,如台詞處理、形體、交流、集中、想像力等;(2)文本中戲劇元素的形式美,如鮮明的人物、曲折的情節、具發展的衝突、張力與懸念、劇本的結構等;(3)舞臺效果的形式美,如燈光、色彩、構圖與空間、佈景、服裝、音效等。戲劇藝術的內容美則指現實美、社會美,由於戲劇乃反映人生的善與惡、美與醜,故戲劇所涉及的內容既廣且深,從而讓學生通過外在形式以體味人生百態。

 

  當然,要有效推行戲劇的感美教育,也要透過學校全方位的戲劇活動來達成的。所謂全方位,是指學校內一切的活動,包括在正規課程內的課堂活動,或在正規課程外的課外活動,還有一些不易察覺的隱蔽課程 (hidden curriculum)。

 

  隱蔽課程是指各種非正式學習的教育元素,如師生關係、教學風格、課堂規則、按能力分組等,換言之,隱蔽課程是學校文化的反映,是學生在校內的學習生活習慣,這些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。隱蔽課程教育既取決於教師對感美教育意義的認識和把握程度,又取決於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和心理素質。

 

  隱蔽課程的內容選擇與設計,主導權在於學校教師,他們有否弘揚和推展美育的心,他們對學校整體教育宗旨存著怎麼樣的期望,這些都是隱蔽課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。倘教師能在美育的思想上、行動上有所認識和體現,在課堂內外均能把美的事物呈現在學生面前,這樣便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感美能力。

 

  然而,香港當前的學校戲劇教育大多忽略感美教育這一基本環節,無論是正規課程或課外活動,甚或隱蔽課程,大部分都只局限於知識和技巧的傳授,而未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化心理素質,未能培養學生對戲劇的感美能力。審美感受本身是一種在直觀形式中融知、情、意為一統的心理形式,(1) 學生要培養和提高對戲劇的感美能力雖由對戲劇的認知開始,但要建立對戲劇的情感,從而再感受戲劇的意蘊,當中涉及學生整個文化心理素質的提升和培養,然而,這個文化心理素質又往往受著社會文化、家庭文化和學校文化等所影響,因人而異。

 

立美教育

 

  立美教育,其旨在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,能正確地理解和判斷審美對象的美,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。在立美教育中,學生要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乃須以知識結構、文化修養和鮮明的時代感為思想基礎。(2)  因此,作為美育的戲劇課程,亦應在教授戲劇知識的同時,讓學生提升其對藝術的文化修養,欣賞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時代的作品,以了解不同時代的戲劇之所以為美的原因。健康的審美趣味,乃要讓學生對不同時代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戲劇藝術進行分析、比較和鑒別,這亦是立美教育的重要目的。

 

  按立美教育的定義,要在戲劇教育中實踐立美教育,讓學生對戲劇建立正確且健康的審美趣味,在課程的選材上在要作多元化的考慮。戲劇,一直在西方較推崇,故西方戲劇藝術的資源比較豐富,又不少西方學者對戲劇藝術作出研究,建立完善且具系統的理論,使西方戲劇發展更趨成熟。相反,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戲劇的發展,研究中國傳統戲劇的學者不多,加上其藝術技巧難度高,並以師徒的傳授方式流傳,難以讓中國傳統戲劇得以流傳。因著種種原因,香港所談的戲劇多指西方話劇,甚至專門訓練戲劇藝術家的香港演藝學院,一直以來都側重西方戲劇的訓練,至近年才開設中國戲曲的藝術學科。

 

  要建立香港學生對戲劇藝術的正確審美觀念,不但要讓他們了解戲劇的美的所在,戲劇之所以美的原因,同時亦要著重建立學生對戲劇的健康審美趣味。因此,戲劇課程不能單單學習或欣賞西方話劇而忽略我國傳統戲劇,又不能集中一二種形式的戲劇藝術而忽視其他形式的戲劇藝術,課程應該透過對不同時代背景、不同文化的戲劇藝術的分析、比較和鑒別,讓學生產生正確的審美標準,從而建立健康的審美趣味。

 

  當前香港學校的戲劇課程內容狹隘,有礙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,更難以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。由於香港的戲劇教師多接受西方話劇的培訓,對於中國傳統戲劇認識不多,在選取教學內容時,多局限於西方文化的戲劇藝術,這讓學生只能欣賞西方話劇之美,而對中國傳統戲劇則產生抗拒或不願接納的態度。這種對西方戲劇藝術的偏愛實在有礙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。不過,縱然教師選取中國傳統戲劇作為教材,學生也未必懂得欣賞箇中的美,這與香港較推崇西洋文化有關。

 

  要正確地建立學生對戲劇的審美觀念,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,戲劇課堂所選取的劇作誠然重要,須包含不同時代、不同民族、不同文化背景的戲劇作品供學生分析、比較和鑒別。課堂也要為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,就是美的定義和範疇,諸如優美、壯美、悲劇性、喜劇性、幽默、滑稽等。學生透過欣賞和體驗不同的戲劇作品,以了解不同形式的美,從而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。這些標準,非單適用於西方話劇上,也適用於中國傳統戲劇上。

 

創美教育

 

  美育最後一個基本環節就是創美教育,這部分可算是當前香港學校戲劇課程中較著重的一環。但由於課程的感美教育和立美教育不足,學生的創美能力亦不如理想。

 

  創美教育,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美的能力,這種能力是在靜觀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之上。換言之,學生要先掌握感受美的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情況下,才能較好在創造的道路上邁進。創美教育並不局限於藝術的創造力,同時亦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種現實美的創造,從而提高人的自覺審美意識,以美的規律創造更文明的社會。

 

  雖然創美教育是美育中最高層次的一環,教師卻不能要求學生繞過感美和立美而急攻創美之近利。縱是急攻,也急攻不出甚麼好的創作來。繞過了感美和立美教育,學生未能廣泛涉獵不同形式的戲劇作品,對戲劇的藝術視野變得狹窄,創意的空間闊度不足,作品的質素必然大打折扣。

 

  缺乏創美層次的戲劇教育,是非常不可取。雖然教育界常認定藝術科能為學生提供創美教育,但實況並非如此。以音樂科為例,很多時教師只集中教授學生歌唱、樂理講解、音樂史等,卻缺乏了創作這個環節。視覺藝術亦然,學生一味鍛鍊各類繪畫技巧,創美層次常顯得不足。香港不少藝術學科在實施上過分注重技巧的訓練,忽略了創美教育。蔡冠軒於2009-10年度在香港一所中學的兩組共80名修讀不同藝術學科的學生作了一項實證研究,半數學生修讀視覺藝術,另半數學生則修讀戲劇科,其研究結果顯示,戲劇科較視覺藝術科更能提升學生的創作力。(3) 這研究結果指出,傳統的藝術學科雖然一直以來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美育,但其創美教育的成效,實值得檢討。在戲劇課程裡,創美教育主要是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和提升。如何運用戲劇形式以更好的表達內容,這些都是創美教育的範疇。

 

總結

 

  戲劇的創美能力主要體現在技巧的訓練,良好的技巧能有效地表達藝術的意蘊,因此,戲劇課程要重視學生在技巧上的鍛鍊。一般而言,戲劇的技巧可包括三個範疇:(1)表演技巧,如台詞處理、形體、交流、集中、想像力等;(2)劇本創作技巧,包括戲劇元素,如鮮明的人物、曲折的情節、具發展的衝突、張力與懸念,以及劇本結構和內容主題的表達等;(3)舞臺技巧,如燈光、色彩、構圖與空間、佈景、服裝、音效等。

 

  前已提及,香港當前的學校戲劇課程,過於偏重技巧的訓練,忽視感美能力和立美能力的提升,此實有礙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。然而,藝術教育也不應停留在理論或鑒賞的層次。因此,要讓學生有優秀的創作,教師必須要培育學生的鑒賞能力,在他們創作時多作提醒和指導,讓他們一邊創作,一邊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審美。當然,熟鍊的技巧是不可或缺的,這樣才能有效地通過藝術形式以表達內容,感染觀眾。

 

  藝術教育無疑是美育最具系統和最有效能的途徑,但學校在不同的學習領域上,如中文、英文、人文學科等,都應向學生傳遞着三個層次的美育,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。

 

  學校要提升戲劇的創美教育效能,應先在感美、立美的教育上下功夫,尤其要注意學校整體的美育環境,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。硬環境包括學校的建築,校內的佈置和設計;軟環境包括學校氣氛、師生關係、有否鼓勵學生創作戲劇活動的空間、教師有否持開放、接納的態度讓學生創作等。硬環境和軟環境互相滲透,卻又以軟環境為主要。

 

  豐富且多元的戲劇感美教育,能有效推動學生在戲劇立美教育的學習。倘校園內能形成一股健康的戲劇藝術評賞氣氛,學生便可更能明白優秀的戲劇創作應具備甚麼條件,並明白優秀的戲劇作品對社會和人類究有何正面的意義。良好的立美教育為學生創美提供了優良的基礎,讓學生在戲劇創美的過程中有更清淅的指引,和更健康的指導思想。而戲劇創美教育的提升,又將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感美能力,美育三個層次互動生生不息,最終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。(圖1)

美育1.png
  1.  張玉能(1997)。美學理論。華中師範大學。第274頁。

  2.  張玉能主編:《美學理論》,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,第276頁。

  3.  K.Y. Choi(2010). Enhancing the Divergent Thinking, Empathy and Reading Motivation by Creative Drama Education: The prospect of Drama in Education (DIE) in Hong Kong, Hong Kong: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.

bottom of page